知识与文化的分离与融通
知识与文化的分离与融通🦻《知识与文化的分离与融通》🍏当前,中国存在社会融合障碍的弱势群体主要有如下四类:一是失业人员,当前我国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不能实现就业、不能体面工作都可能成为社会融合的持久障碍。二是进城务工群体,“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状况使得部分群体成为“无根阶层”,加剧着社会纽带的断裂。三是婚姻家庭失败者,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生活陷入困境,不良行为青少年数量持续走高,影响社会融合的良性循环。四是老弱病残群体。
调查研究是知事之本、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最终目的是求“效”,就是要出实招、见实效,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着力在针对性、真实性、广泛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法治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实际上,法治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观体现在: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启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
另一个突出进展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反腐败与人权保障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改进作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赢得全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中国反腐进程不断走向深入,走向制度化、法治化,为人权保障创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明白了民主模式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清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形形色色的“民主模式”之说,进而理解在当今一些国家中人们追求的民主政治,为什么最终变成了政治冲突。
【編輯:森冈龙】
相关新闻
-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二:群 2023-09-25 03:04
-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魂 2023-09-25 03:02
- 黄坤明:绝不能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 2023-09-25 03:17
- 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2023-09-25 02:56
- 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2023-09-25 03:02
相关新发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在文艺创作中 2023-09-25 03:12
- 刘延东:用"五个统筹"落实文化体制改革"施工方案" 2023-09-25 03:22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依据 2023-09-25 03:52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2023-09-25 03:17
- 慎海雄:在推进融合发展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2023-09-25 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