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idu.con
质量关乎“两个生命”⚾《www.baidu.con》🖖2 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
因此,要做好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仅仅依靠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干部教育联席会议的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明确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责任。一是基层组织部门应当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基层干部培训的综合管理职能,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整体规划。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本地区的实际工作以及基层干部情况分析,制定一定时间范围内本地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同时每年度对各部门需要实施的各类培训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尽可能避免临时培训、无序培训的情况发生。二是要强化基层干部所在单位尤其是各单位人事部门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承担的具体管理责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并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和考核结果,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督促本单位干部保时、保质、保量地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做到应训必训。同时,还应当就本单位干部培训的需求以及培训对于干部工作产生的实际影响等与组织部门进行沟通汇报,不断优化和改进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部门和基层干部所在单位还应当注意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以及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各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群众翻身作主,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形成西柏坡精神奠定了社会基础。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打倒国民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并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全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为形成西柏坡精神创造了重要军事条件。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着手接收管理大中城市,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集中研究制定新中国的理论制度和政策体系,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为形成西柏坡精神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总结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回答如何对待胜利、如何巩固胜利、如何迎接执政考验的紧迫课题时,号召全党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思想作风,概括凝练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
第三,要有植根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情怀。不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而也是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对于广大青年,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成为党和国家中坚力量的青年才俊来说,更需要自觉地培育植根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情怀,努力克服那些背离这种高尚情怀的不良思想倾向,不做包装严实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坚持做忠诚的利他主义者,爱党爱国爱民的初心不变;绝对不要成为人民唾弃的“精神贵族”,而要成为人民爱戴的时代楷模精英。这是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一代代有志于担当历史重任的青年,只有坚持这种价值情怀,走过了百年艰辛路的大党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才能永葆青春!,“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结束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进而“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建设初期的诸多风险,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有针对性地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依靠党的领导克服了改革开放中思想封闭、组织涣散等风险,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进而“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依靠党的领导化危机、应变局、战风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逐渐“强起来”。中华民族抵御各种风险的历史,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进的历史。百年宏大的历史叙事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险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坚持和继承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和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将党的领导贯彻至防范化解风险各领域各环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一定要珍惜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加油干,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提升政治领导力。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胸怀两个大局,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不断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加强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二是提升思想引领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解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三是提升群众组织力。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做惠民生解民忧的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保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本色,维护好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经常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坚持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四是提升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力凝聚力,最广泛地动员一切力量。坚持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引领人民,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人民,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先锋队作用感召带动人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使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定政治信仰,关键是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主动将理想信念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地实现理想、坚定信念,夯实思想防线。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为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党史具体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1992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21世纪(1992—2002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年)三个小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党的全部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词是“改革”。,学史增信就是通过学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总开关,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編輯:Randeep】
相关新闻
- 王晓红:从结构调整看质量提升 2023-09-25 04:06
- 曾华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023-09-25 04:07
- 徐高:积极对冲全球经济复苏阻力 2023-09-25 04:21
- 金鹏辉:良好地方金融生态是区域金融稳定的基础 2023-09-25 04:17
- 中国经济学为什么能解决中国问题 2023-09-25 04:15
相关新发布
- 新发展理念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2023-09-25 04:07
- 谱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2023-09-25 04:14
- 中国改革开放是这样起步的 2023-09-25 04:43
- 董希淼:三方面发力助推去杠杆 2023-09-25 04:31
- 把握新时代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 2023-09-25 04:09